马玉凤,女,1983年生,甘肃天水人。2002年免试推荐进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留校工作,期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国史专业、在职攻读)。现为2007澳门太阳集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中亚研究通讯》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访问学者(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等。主要从事西北边疆史、中国与中亚关系史及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专业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甘肃省社科联基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及重点项基金项目等多项。主编论文集多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荣获“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论文
1.《关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驿站遗存保护与利用的若干意见》,《西北师大智库》,第20期(2020年7月)。
2.《嘉峪关:明代绿洲丝绸之路上的必经门户》,《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4期。
3.《探析明代内阁与皇权间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7日。
4.《东干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第二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
5.《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4期。
6.《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中亚关系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6日。
7.《以特色研究促进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2日。
8.《张家川回族话中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和特殊汉语词》,《西北方言与文化》(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9.《保安语中的保汉合璧词与非汉语借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0.《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综述》,《语文学刊》,2014年第8期。
11.《<从说文解字>“女”部看古代女性的人生经历》,《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4期。
12《语气副词“又”、与“并”、“还”对比分析》,《语文学刊》,2009年第8期。
13.《“空语类”与“省略”之不同》,《语文学刊》,2009年第5期。
二、项目
1.主持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代河西走廊驿站体系与西北边疆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1BZS061。
2.主持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2007澳门太阳集团青年基金项目《明代绿洲丝绸之路上的贡使活动及其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C770023。
3.主持2021年甘肃省社科联与甘肃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金会联合项目《甘肃长城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1ZZ38。
4.主持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一项。
5.主持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丝绸之路文明》。
6.参与2018年国家社科重点项目《边疆治理视野下的明代绿洲丝绸之路研究》(第一参与人),项目批准号:18AZS022。
7.参与兰州市重大委托项目《兰州通史》编纂(2017-2021年),担任《兰州通史》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编委,主编《<兰州通史>编余》(第三主编)。
三、著作
1.主编:《<兰州通史>编余》,人民出版社,2021年。
2.主编:《中亚研究辑刊》(第一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19年。
3.主编:《中亚研究辑刊》(第二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21年。
4.副主编:《一带一路研究》(第一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
四、获奖
1.2019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西北师范大学第一届师德演讲大赛三等奖(2019年)。
3.西北师范大学“党课我来讲”微党课大赛优秀奖(2020年)。
4.《从金城关到嘉峪关:明代河西走廊驿站田野调查报告》荣获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优秀调研成果奖(指导教师)。
5.《从金城关到嘉峪关:明代河西走廊驿站田野调查报告》荣获西北师范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指导教师,2021年)。
6.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9月)。
五、主讲课程
丝绸之路史、丝绸之路文明、史学论文写作、中亚史专题等课程。